四年前,她只是本科12级广告学专业的普通一员,身上有几分羞涩,面对不熟悉的人和事胆怯、紧张,有想法却不知如何实现。四年后,她成为16级国际新闻专业研究生。在此期间,参加APEC、世锦赛志愿服务;担任班级党支部书记,带领大家夺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、“周恩来班”等多个称号;综合测试成绩居全班第二,获得国家奖学金,其事迹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刊发,这就是方浩澜。
她和我们起点相似,也经历了初入大学的迷茫、不知所措,但四年时光,她收获颇丰。其中发生的点点滴滴,值得品味。
笑谈过往:“我也曾很失败!”
坐在我们面前的方浩澜,干练、从容,眉眼间流露着几分自信,面对话题,侃侃而谈。“刚上大学可不是这样”,她笑着和我们回忆。
2012年9月,方浩澜离开家乡江苏,来到北京求学。她立下了“学好专业、学会沟通、多交朋友”的目标,但是,在规划和现实间,她也经历了迷茫与困惑。就专业来说,她一度认为只要像高中一样闷头读书就好,所以大块时间在图书馆和自习室度过,很快便发现学习并不那么简单。在实践上,对新闻专业心生向往的她一口气报了校报、校电视台、校广播台等媒体类社团,出乎意料,面试过后便再无回音。
“那时候真是挺难过的,心里也很困惑。认真反思,在众多面试者中,我并不起眼,而且一见考官就很紧张,所以被拒也就没什么奇怪了。”方浩澜这样总结。在此之后,她调整状态,重新定位自己,这一次,她把目光投向了院团委。“参加活动时,师哥师姐会很关照,老师会有针对性地指导,也有机会参与新闻稿件写作。”于是,作为“候补队员”,她加入了广告学院团委,成为一名普通的干事。
这次选择对方浩澜很重要,此后的发展也如她所愿。最初,羞涩的她即使电话沟通也会内心砰砰。经过两年的历练,参加、组织活动的增多使她交往、沟通和组织能力都渐渐成熟。这期间,她还成为APEC、世锦赛等重大活动的志愿者,大三时,当选广告学院12级党支部书记。
方浩澜认真地说:“有时候,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是很重要的,只要是在进步就够了。”